大家好,我们会在‘股债怎么配’这个栏目中为大家解析最新的股市、债市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并为大家提供关于后市的观点、股债配置的建议。
最近一周,股市和债市相关信息都挺多的,资产波动整体也比较大。
本期我们来为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债市如此火热?股市在重大会议之后可能会怎么走?最终再为大家分享最新的配置建议结果。
一、债市火热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在上周,我们的文章中提到10Y到期收益率突破了2.0%(近20多年新低)后,这两天10Y到期收益率又迅速向下突破1.9%,再一次见证历史。
我们认为,最近这波“债牛”主要是由三方面原因导致的:
1.年末的日历效应:
一些机构投资者,为了年末冲刺,或是第二年的开门红做准备,在当前可能会采用更加积极的投资策略,在一致行为之下,债券到期收益率可能会出现顺畅下降的结果。
2.资金面的宽松:
最近资金面是非常宽松的。
一方面,购买债基的投资者增多,导致机构有很多资金需要配置到债券上;另一方面,央妈在11月底也增加了资金投放,这也进一步促进了资金面的宽裕程度。
3.明年的降息预期:
这周一(12月9日)政治局会议提到了关于货币政策的定调,时隔14年,中央再一次使用了‘适度宽松’四个字,这意味着明年有可能会继续降息,降息之后,债券到期收益率自然也会随之下降。
在这波快速上涨之后,持有债基的朋友可能会非常担心一个问题:目前债市是否已经被高估了?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来分析。
第一,债券收益率 vs 债券投资的成本。
基金经理去进行债券投资的过程是:先通过银行间渠道“融资”,然后再将融资融到的钱,去买更多的债券。
数据来源:wind、广发基金
那么,这里“融资”的成本是多少呢?就是上图中的DR007(银行间市场质押回购7天利率)。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在这波行情后,投资收益(10Y国债)已经快要比融资成本(DR007)更低了,那么可能增量资金面临退水,债市回撤压力骤增。
第二,债券收益率 vs 政策利率。
换个角度,我们还可以对比债券收益率和政策利率(MLF)。
数据来源:wind、广发基金
从2024年以来,10年国债收益率大部分时间里在MLF下方运行,说明许多投资者会提前把未来的降息考虑在定价因素中。
如果有着明年降息50bp的假设,那么对应的MLF就是从2%降到1.5%,则现在10年国债的1.8550%还有下行空间。
但央妈公布降息,肯定不是一次性降完50bp,是会分散到各个月份里面的,因而现在差不多已经提前计入了1次降息空间。这种抢跑行为的强度还是不低的,一定程度上也是年末的抢跑效应所催动的。
所以,从上面两个角度来看,其实目前的债市投资可能需要提前关注下三方面的风险:
风险一:
10Y收益率已经十分接近成本利率了,如果后续资金面不再继续宽松,这种低利差的情况可能会很难持续。因此,临近年末,我们需要时刻关注资金面收紧引发的债市回调风险;
风险二:
国债收益率目前已计入明年降息预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未来真的降息落地,那么反而有可能因为“利好出尽”而出现一些回调压力;
风险三:
目前长端收益率蕴含着对于经济的预期,未来如果出现更大级别的刺激政策,经济迸发出了更大的活力,那么也有可能长端会出现回调风险。
三、重大会议之后,股市会有变化吗?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股市。
本周最大的变量应该就是12月9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了,从官方定调的角度来看,这次会议还是传出多个积极信号的。
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政策转向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也是时隔14年之后,再一次出现这样的表述。
从流动性的角度来说,如果市场上增量资金增多的话,那么资金必然需要找到可投资的资产。
而在当下的环境下,随着债市火热,目前债市性价比或进一步降低,出于股债跷跷板效应,也许会有更多增量资金流入股市。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预期的改变,周一盘中港股宽基指数、盘后的外部中国相关指数,都出现了大幅上涨。
四、本次我们的配置建议
1建仓配置建议
考虑到目前债市还有持续向上的动量效应,而股市近期波动性仍有可能继续增大,所以在当前,其实我们还是推荐大家采用‘股债均衡’的配置策略。
对于均衡型投资者,如果希望建仓,其实可以考虑使用最经典的50:50的股债配置比例(相应的,对于偏进取的投资者,权益中枢可以提升至60%;对于更偏稳健的投资者,权益中枢可以降低至40%)。
2本期发车建议
考虑到从短期来看,权益市场可能波动会提升,同时,目前估值分位数已经是提升到了60%左右,对于定投型投资者,本次建议大家一定程度调整定投的份数,本次可以定投0.5份。
(本文来自:广发基金投顾团队)
风险提示:广发基金本着勤勉尽责、诚实守信、投资者利益优先的原则开展基金投顾业务,但并不保证各投顾组合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参与基金投顾业务,存在本金亏损的风险。基金投资组合策略的风险特征与单只基金产品的风险特征存在差异。基金投顾业务项下各投资组合策略的业绩仅代表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的业绩表现,为其他投资者创造的收益也不构成业务表现的保证。因基金投资顾问业务尚处于试点阶段,存在因基金投顾机构的试点资格被取消不能继续提供服务的风险。投资前请认真阅读投顾协议、策略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充分了解投顾业务详情及风险特征,选择适合自身的组合策略,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