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 正文

迦南智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网上路演

  • 时尚
  • 2024-12-14
  • 94
  • 更新:2024-12-14 23:02:52
1、软件设计和开发优势 (1)完善的项目研发管理体系(PDM) 公司拥有完善的项目研发管理体系(PDM),涵盖产品研发的各个环节,如用户需求的导入、市场分析、技术选取、架构设计、结构软硬件开发、标准化CBB 引用、研发过程测试,直至小批量、批量试产等环节。公司严格按照 PDM开发流程、执行标准和评审裁定来决定研发项目阶段的有效性,系统性地管理项目生命周期,形成一套从架构设计、CBB 模块引用、边缘分析、容错设计、环境测试、工艺性设计等完备的设计规范,并将设计流程和用户验证也纳入研发管理流程。从制度上保障产品研发合规性、流程完整性、技术严谨性、分析全面性、CBB 引用正确性,以提高产品研发的质量。 (2)稳定可靠的标准化 CBB 模块 公司通过实践验证积累了大量具备稳定性、可靠性的硬件电路标准化 CBB模块和软件标准化CBB模块。硬件电路标准化CBB模块包括通信标准电路模块、计量标准电路模块、数据存储标准电路模块等。标准软件 CBB 模块包括上下电处理模块、数据可靠存储模块、通信数据收发模块等。丰富的模块化产品设计和应用避免了产品设计的不确定性、验证的不充分性,提高了产品设计质量和研发效率。 (3)丰富的算法模型 对各种环境极限边缘的处理是产品设计的核心,是关于产品长期稳定可靠运行的核心基础。在实践中,公司对各种异常环境及其极限进行了大量研究和试验,形成了自有的边缘处理算法。如针对产品电源上电、下电,以及产品供电电源的波动问题,公司通过产品电源变化机理分析,设计了外部供电与内部用电的错层供电方式和内部用电边缘的预处理算法,以保证产品在电源变化状态下,电源数据和状态的运行具备可靠性、稳定性,避免出现数据故障和产品死机等不良现象。 2、技术研发优势 基于多年的研发、技术的经验积累,公司在智能电表领域建立了体系化的技术标准和人才结构,不断拓展智能电表行业技术应用领域,以实现平台开发、产品设计及生产、检测一体化、客户需求定制为目标,在能源计量、信息采集、数据存储及传输、通信技术等领域形成了较强的研发实力。主要体现如下: (1)研发的前瞻性 公司始终坚持在智能电表技术领域进行积极布局,在 2009 年率先研发智能电表,首批通过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全性能测试,成为智能电表技术行业核心研发企业之一。 2013 年,公司成功为国家电网开发出基于 645 协议(DL/T645-2007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的具有费控功能的智能电表和基于 1376.1 协议(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的用电信息采集终端,为智能电网电力用户的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提供稳定的高质量产品,实现了能源计量、无线抄表、数据存储、通信技术、数据传输、远程监控等应用。2015 年,公司布局全球 AMI 系统解决方案的技术创新,结合南美和非洲主要电力公司的用电管理需求,完善和提升LoRa/PLC/RF/zigbee 等多信道组网功能和自适应通讯技术,结合在智能配电、电能监控和质量分析等方面的功能,进一步完善了智能用电采集终端、智能电表和相关通信设备,实现了国际市场产品的技术储备。公司积极响应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布局 HPLC、4G/5G、电力无线专网、NB-IOT 等通信技术的电力通信模块、智能终端,扩大公司产品的应用领域,并适时地根据市场需求推出相关产品。 (2)产品的创新优势 公司基于不同电力公司应用的特殊要求,对产品进行特殊功能开发,如基于面向对象的通讯互操作数据交换技术、误差检验与参数对比并行处理技术,可适配于多种通信模块(包括电力线载波、微功率无线、4G、RS485 等)的智能电表产品,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和便捷性;基于模块化远程升级技术及后台管理方案可以通过用户主站系统便捷管理产品功能,实现用户产品根据市场变化便捷更新功能;基于民用建筑远传抄表技术,结合国家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四表合一”采集系统建设,在上海市、宁波市等地进行了大批量的四表集抄运行,积累了较多的应用经验。公司研发团队积极向配电自动化领域拓展,已成功研制多款配电自动化终端,并取得了行业认可的第三方试验报告。公司积极参与电动汽车充电桩项目研发,目前已取得多款行业认可的第三方试验报告。 为保持技术领先地位,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并根据电力系统和国家智能电网发展需求,专注于能源计量技术、大容量采集终端的数据位置存储及检索技术、用电信息采集技术、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时间同步功能的电力线故障指示技术的开发。目前,公司已形成较为成熟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体系,具备为客户提供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 (3)研发团队优势 公司始终把研发团队的建设作为公司经营发展最核心的环节,研发人员主要为计算机软硬件、电子通信、电气自动化等相关专业背景,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不断上升。公司研发骨干大多都有多年智能电表行业的研发经验,并曾在国内知名企业及行业技术领先的企业工作,研发团队结构合理。 (4)丰富的研发成果 公司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已研发出基于高可靠性宽量程计量技术、数据存贮的掉电保护技术和可靠性设计技术的智能电表系列产品;基于载波抄表中路由节点搜索算法的自迭代技术、Linux 文件系统异常损坏后的自修复技术的用电采集终端系列产品。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拥有 11 项发明专利、31 项实用新型专利。 3、产品质量优势 (1)生产数据信息化、可追溯 公司在长期生产过程中总结归纳出系统化的工艺参数、制造步骤、生产方式,并自行开发适合公司工艺流程的配套设备和 MES 生产信息化系统,全程导入ERP 管理系统,全面实现了生产信息化、自动化。自动化设备均具备检测数据二次开发的功能,配合公司的 MES 生产信息化系统,全程对产品制造数据进行管控和记录,确保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在具体的生产环节中,可严格监控设备制造过程中整条生产线的运行状态,并对生产线进行优化配置,从而保证产品品质。 (2)制造工艺精细,自动化程度较高 由于仪器仪表专用设备尤其是发行人专注生产的智能电表属于精密装配设备,除了加工过程中采用高精度自动贴片机提高加工技术外,生产过程中还需大量的自动化设备辅助,包括 SMT 回流焊、基板波峰焊、选择性波峰焊、自动打螺丝设备、自动焊接设备等。公司根据产品特点和车间生产环境状况自主设计制作了自动模块测试设备、自动功能检测设备、生产设备辅助自动化接口设备等用于配套生产,确保产品的品质。公司采用 SPI 锡膏印刷质量检测技术,对印刷锡膏进行全面监测,杜绝因锡膏印刷不良影响产品焊接质量;采用 AOI 成像扫描技术,对元器件错误、焊接质量监测监控,将焊接不合格的产品拦截在前道工序;采用无氧充氮波峰焊接技术,减少 PCBA 的锡珠锡渣、助焊剂残留物和焊接过程中引脚器件氧化及虚焊的现象;在产品、半成品中采用单板测试技术,对 PCBA进行物理性和功能性测试;同时还采用 PCBA 的防腐技术,保障产品在极端环境下长期稳定可靠。 (3)拥有完备的可靠性实验室 公司拥有元器件可靠性实验室、产品可靠性实验室。对于新引入的元器件均需提供样品进行可靠性测试,对于在使用的元器件,不定期进行可靠性测试。针对产品样机、小批量试制产品、批量生产产品均进行抽样,并进行产品可靠性试验,包括功能试验、EMC 试验、环境试验、电气性能试验等。 4、成本控制优势 (1)完善的质量控制流程 公司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建立了完善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ISO9001:2015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GB/T24001-2004/ISO1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 GB/T 28001-2011/OHSAS18001:2007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对质量记录控制、质量管理体系、采购控制、生产和服务提供、产品监视和测量、不合格品控制、顾客满意度测评、数据分析和改进控制等多环节均制定了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公司设立了专门的质量部,负责来料检验、生产巡检和成品质量检验多环节抽检。根据不同类别,公司产品检测一次送检合格率需达到 99.5%以上。 (2)丰富的成本管控经验 公司管理层注重综合成本管理,由总经理牵头,在产品研发部门、业务部、生产部门和财务部之间建立成本管控联动机制。 在项目开发阶段,定期对项目工程师、项目经理进行成本管控的培训,并对成本目标进行分解,细化到每一个职能部门,责任人跟进落实。对项目可量产性和物料品质稳定性进行研判,通过供应商联动机制与供应商协同合作,提高来料品质稳定性,降低生产损耗。 在生产阶段,公司建立严格的工时管控制度,并安排专人对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浪费情况进行稽查。 5、快速响应优势 公司已建成了较为成熟的营销网络,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国内营销体系,截至目前产品已覆盖北京、上海、重庆、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湖南、四川、福建、新疆、西藏、黑龙江、内蒙古等国家电网网省公司,广东、贵州、云南等南方电网网省公司,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质量评价。为客户就近提供解决方案,与客户建立了高效的沟通机制,及时跟进与电力公司新项目的技术交流和信息收集。营销网络的建立和快速优质的售后服务,提高了公司的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强化了产品市场推广力度。 6、团队和机制优势 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在技术领域和管理领域均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团队。公司自创立之初就十分注重人才的内部培养,并不断引入优秀管理人才和研发人员,用合理的待遇、良好的机制、优秀的企业文化吸引优秀人才的加盟,建立了长效的留人机制。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结构合理、业务素质较高的科技研发队伍;公司管理层拥有良好的技术背景、充足的创新精神、务实的工作作风、共同的发展理念。公司高管和业务骨干,分布在研发、生产、质量、销售等各个业务部门,为公司的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